印度这次要傻眼了,仗着自己“原始股”的身份为非作歹。
这次,中国和印度要抛开印度,建立一个新的区域性组织,另开炉灶了。
2024年1月,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19届峰会再度延期,这已经是该组织连续第9年未能举行正式领导人会议。
印度作为区域内最大经济体,长期被指责以“政治绑架”手段阻碍SAARC正常运作,导致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成员国的不满日益加剧。
就在南亚各国对印度失去耐心之际,中国与巴基斯坦正悄然推动一项新倡议,建立一个排除印度的多边合作机制,重塑南亚地缘格局。
这一动向是否意味着印度“一家独大”的时代即将终结?莫迪政府又该如何应对这场外交危机?
印度“霸权主义”惹众怒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立于1985年,初衷是促进成员国间的经济协作与地区稳定。然而,近年来该组织几乎陷入停滞。
这场矛盾的核心,就是“一直背刺组员”的印度。
2016年,印度以“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单方面抵制SAARC峰会,导致会议流产。此后,印度屡次利用其影响力阻挠SAARC议程,甚至在经济合作项目上设置障碍。
例如,印度曾反对尼泊尔与中国签署跨境铁路协议,并施压孟加拉国放弃与中国的港口合作。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外交策略,让南亚小国倍感压力。
尼泊尔前外交部长普拉迪普·库马尔·贾瓦利曾公开表示:“SAARC已经成为印度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而非真正促进区域合作的平台。”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破局之策”
印度不配合,又无法将其强制退。
没有办法的办法下,中国和巴基斯坦开始寻求替代方案。
2023年11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访华期间,中巴双方就“建立新的南亚多边合作框架”达成共识。
这一倡议迅速得到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的积极响应。
新机制的核心目标很明确,就是绕过印度,直接推动区域互联互通。
中国已承诺加大对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中尼铁路延伸至加德满都、科伦坡港口城二期工程,以及孟加拉国吉大港现代化改造。
与SAARC不同,新组织将采用“灵活参与”模式,各国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作领域,而非受制于印度的政治议程。
南亚外交官表示:“印度总想当‘老大哥’,但现在大家更愿意和中国合作,因为中国只谈生意,不谈条件。”
强硬外交反噬自身
各国对印度的意见都十分大,可印度并非没有意识到这场外交危机。
2024年2月,莫迪政府突然宣布重启“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试图拉拢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对冲中国的影响力。
这一举措被广泛视为“临时抱佛脚”,因为长期被印度忽视,各成员国对其执行力充满怀疑。印度的“邻国优先”政策已沦为笑柄。
尽管莫迪多次高调访问尼泊尔、孟加拉国,但实际成果寥寥。
尼泊尔在2022年批准与美国签署的“千年挑战计划”,直接打脸印度的反对,孟加拉国则不顾印度施压,坚持从俄罗斯购买能源。
印度连自己都说,我们的外交过于依赖胁迫,而非互惠。当小国有了其他选择,印度的‘霸主’地位自然动摇。”
印度会沦为“局外人”吗?
如果中国主导的新合作机制顺利落地,印度就要面临几个大麻烦,经济边缘化、地缘孤立、战略被动。
南亚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已远超印度,若新组织推动自贸协定,印度企业可能被排除在区域供应链之外。
印度长期以“南亚领导者”自居,但若连尼泊尔、孟加拉国都转向中国,其地区话语权将大幅削弱。
最重要的是,美国近年积极拉拢印度,就是为了制衡中国。
结果呢?
中国没制衡住,美国还被印度坑的十分惨。
印度没好处不行动啊,所以美国为了合作,给他们一些机会。
可印度连自家后院都搞不定,还时常自军工业拿一些残次品坑美国,美国对他们的信任度难免下降。
莫迪政府目前尚未公开回应中巴的新倡议,但私下已加紧游说南亚国家。
南亚是全球最贫困、最动荡的地区之一,本应通过合作谋求发展。
然而,印度的“霸权心态”让SAARC沦为摆设,如今中巴另起炉灶,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历史必然。
莫迪若继续以零和思维对待邻国,最终只会让印度成为南亚的“孤岛”。
而对中国来说,这次“破局”不仅是地缘博弈的胜利,更是一次证明,在国际舞台上,合作永远比胁迫更有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