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齐韩彬 周子豪)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护鸟营”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永州市东安县端桥铺镇开展“探秘东安鸡,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走进东安县养殖基地,聚焦中小型养殖企业可持续发展困境
实践团首先走进了东安县耀民合作社与股东唐劲松进行深度访谈,开展养殖产业专项调研。团队聚焦中小型养殖企业可持续发展困境,挖掘节水增效经验。
在东安县耀民合作社生态养殖基地,实践团了解到先进的资源循环系统:采用智能短信控水设备实现精准用水,动物饮水滴漏通过草垫吸附回收,实现“滴水归田”。受访企业表明,全产业链需覆盖育种、加工、贸易,但中小企业难以承担千万级成本。尤其是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产业,美国、德国企业垄断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对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压制。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企业创新内脏转肥技术:将宰杀垃圾经薄膜覆盖发酵,经24小时转化为有机肥,每日由大桥、马桥有机肥厂清运。企业定期举办免费技术培训,通过提供午餐、纪念品吸引其他企业养殖户参与,每年开展6场绿色养殖讲座。当问及政策支持时,养殖户坦言,政府重视绿色发展,但资金缺口大。东安区曾签约技术补贴协议,终因财政困难未能兑现。
走进养殖基地让实践团对乡村蛋鸡养殖产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实践团成员表示,要将这些成功经验带回学校,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宝贵的实地考察素材。
深入新屋村大成养殖场,助力东安鸡养殖产业突破瓶颈
实践团深入永州市端桥铺镇新屋村大成养殖场展开有关东安鸡养殖产业的调研工作。实践团采访了个体养殖户邬勇军,通过他了解东安鸡的养殖模式、饲料管理、疫病防控以及市场销售等情况。
邬勇军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他从事东安鸡养殖工作已逾15年,其养殖场目前存栏量约1.2万只,依市场行情和鸡只健康状况灵活调整淘汰时间;饲料管理方面,采取的是自行配制饲料;疫病防控方面,有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疫病诊断和疫苗注射。邬勇军向实践团成员坦言,东安鸡养殖行业目前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受北方资本型养殖场冲击,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小散户缺乏品牌意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他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升级设备来提高养殖效率,并希望政府投入更多的政策支持。
走访养殖场让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东安鸡养殖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与不足,实践团将深入剖析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力求为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方向,助力东安鸡养殖产业突破瓶颈,为当地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实践团还参观了东安鸡博物馆,聚焦省级非遗美食“东安鸡”的产业链建设与绿色发展模式,通过参观博物馆,探索非遗美食与现代经济的融合路径。
讲解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东安鸡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产业化进程。为保障品质,东安鸡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化流程:从食材筛选、秘制工艺到冷链运输,全程实现温度监控,确保产品新鲜度与风味统一。
东安鸡产业从养殖源头注重生态平衡。在电商直播预制菜的热潮下,团队还特别探讨了绿色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必须从产业链前端植入环保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团成员总结道。
参观东安鸡博物馆为大学生提供了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东安鸡的案例证明,传统产业通过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的“三链融合”在市场中突围而出。实践团表示,未来团队将形成专项报告,为地方政府优化特色产业链提供参考,助力非遗美食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此次深入端桥铺镇的实践调研,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国情社情教育课,更是湖南师大学子以专业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务实行动。实践团聚焦东安鸡特色产业,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基地与产业前沿,精准把脉了中小型养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个体养殖户的生存挑战以及非遗美食产业化升级的迫切需求。他们以青年视角洞察问题,将形成具有建设性的专项调研报告,力求为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优化绿色养殖模式、推动“三链融合”发展贡献可操作的“青年方案”。这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更彰显了高校智力资源下沉基层、助力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关注乡村发展,深化研究探索,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贡献澎湃的青春动能。
来源:今日永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